青岛栈桥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189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曜的陪同下来当时的胶澳视察,回京后果断向清廷提议应在青岛口一带设防。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1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1队军1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1893年竣工,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2、钢结构活动梯:主要结构采用热轧槽钢,扶手用方钢管或圆钢管链接,增加受载力,梯面铺设防腐模板。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1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1面整修,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并新建眺望台1座,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两侧围青岛栈桥部分垮塌 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桥身按抗风浪50年一遇标准、回澜阁基础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栈桥北段拆除重建,侧墙采用浆砌蘑菇石镶面,整个桥面用机刨花岗岩板铺装。浮桥的构造和老式浮桥类似,但是在特点和功能上有很大区别:1、浮筒主体之间无缝连接,稳定性好。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保持原有的风韵的要求,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
回澜阁对面那座小岛是小青岛。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北侧的青岛湾内,美景天成。小岛原名就叫青岛,这个小岛因为常年林木葱郁,对面有黄岛,彼黄此青而得名青岛,青岛市1929年建置,当时也是由这个小岛得名而来。就像在很多湖泊风景区,湖很大但是不会建设横跨整个湖的景观桥,也不会修塔柱特别高的桥,而是用梁桥跟拱桥,整体比较协调。其距离海岸720米,海拔仅为17.2米,面积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灵山卫志》载:'小青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因该岛形如古琴,水如弦,风吹波音铮铮如琴声,故又被人们称为'琴岛'。每逢夏季,海风吹拂,树木葱郁,有'琴岗翠滴'的美誉。关此浮桥,名太守王十朋记之以诗,有“刺桐为城石为笋,万壑西来流不尽,世无刚者桥岂成,名与万安同不泯。岛上的'琴女'雕塑,也是青岛的象征之一。
代表浮桥编辑潮州广济桥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的东门外,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它在韩江之上,为沟通韩江两岸的重要桥梁,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1名桥梁茅以升誉为世界1上1早的启闭式桥梁”,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一座启闭式浮桥。而在胶澳建造的每座建筑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大铁码头就是专1供"下雷轮船"装卸水1雷、上煤运械而建造的海1军码头。